星期三, 6月 11, 2014

李鴻源、江宜樺防災都更  為建商優質服務


念完李鴻源防災都更報導後,才發現,經濟組記者在嘴砲,砲防災都更加速都市更新,房價補漲,居民等發財,這些,只是附上去的炒房語言...

李鴻源常說得很含糊,簡單講,他要擬定的專案容積獎勵高於1.5倍,接著把特定老舊社區附近的廢軍營空地,蓋成中繼住宅,政府再「輔導」周邊老舊社區居民都更,拆遷過渡時期,居民搬到中繼,都更案完工後,再搬回新社區。李鴻源規劃全台八個地點,鎖定所謂「6級地震可能會倒」的4000棟社區,其中吳興街一帶被他取名「防震型都更」(真威),那裡的陸軍保養廠則要蓋中繼住宅;為了讓計畫「有效率」,還要編列1億元行政費「輔導」這些都更案。結果有一些媒體炒作,竟然評估4年可以完工...

實務上,一棟1500戶社會住宅政府造價約30億元,防災都更單位500戶、造價約10億元,政府不會編列預算幫私地住戶公辦都更,唯一會花錢是蓋中繼住宅;如果政府「不與民爭利」,那就BOT軍營蓋住宅,把中繼住宅跟高級住宅參在一起賣。至於,李鴻源說要「輔導」居民免於地震災害,對某些居民來說,卻是威脅、要求、督促快趕跟建商都更;而這1億元行政費,其實是政府為建商排除投資障礙的免費服務。

其實,郝龍斌選舉時早就提出「一坪換一坪」2倍容積方案,比李鴻源的1.5倍容積更有開發、利益誘因。建商更不會傻到去選容積更少的都更專案。

此外,李鴻源把老舊社區講得像沒人要開發的沙漠,其實現況,老舊社區早因為郝龍斌2倍容積專案搞得建商遍地插旗,吳興街一帶保守估計有20件以上都更案,最新一個都更核定區(信義路五段150巷421弄)方圓600公尺已有7件都更案,密度不算低,吳興街一帶最大插旗者則是基泰建設(該公司主管也常出現在台北市議會)。

本質上,李鴻源要搞的是無數大型中繼住宅,再由地方政府與國防部共同經營的中繼住宅,並不斷成為周邊社區都更的安置社區,然後地方政府協助更多建商快速完成都更。另一個角度來說,國防部全台擁有無數精華區廢軍營空地,土地設定地上權讓財團開發,違背人民利益。李鴻源規劃的都更中繼住宅聽起來創新,實則在為建商減少原本要承擔的搬遷成本;此外,依法令精神,社會資源有限,中繼住宅應優先安置公共工程拆遷戶及弱勢,目前,華光社區拆遷戶有些都無法入住中繼住宅了,未來中繼住宅入住條件還要放寬標準?

綜合都市計畫與容積獎勵現況,現今都更案除了蓋一般住宅,就是豪宅,像《模擬城市》一樣單調。建商與建築師不會規劃住宅區允許使用的幼兒園等公共設施,因為回饋社區所獲得的容積獎勵與開放空間容積獎勵差不多;回饋社區成本高,做假綠地、假開放空間成本低又可以拉抬房價,所以、當然,都更案不會有太多社區需要的公益性,結果又把都更社區旁的廢軍營空間規劃做都更中繼宅,這會不會太浪費?

張金鶚開口閉口都說都更案要以和為貴,但沒有財富公平、合理分配、資訊公開,住戶與建商就不會有和平;有些建商利用資訊不透明,養套殺居民,雙方溝通不足,民權紛紛抬頭,實際上,都更案期程從4年到20年都有。那些評估4年可以完工的記者、政府官員,是在幫忙炒地?

都更制度出問題的是容積獎勵、人與人利益拉扯,絕不是行政流程,難道政府1億元行政費就就可以把這些擺平?更何況那1億元還是我們的納稅錢!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